全国共有24座万亿GDP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南京、天津、宁波、青岛、无锡、长沙、郑州、佛山、福州、泉州、济南、合肥、西安、南通、东莞。
截至目前,这24个“万亿俱乐部”城市一季度经济数据已全部揭晓。从一季度开局情况来看,全国经济排位赛正在日益激烈,竞争格局不断重塑,部分城市在排名上发生变化。
在经济总量上,成都时隔两年反超苏州位列第6;武汉走出疫情影响,时隔三年终于在今年一季度赶超南京,居全国第9;宁波一季度超越天津,排名第11;西安在一季度经济总量上连进2位。在经济增速上,12座万亿GDP城市跑赢全国平均线,西安以7.6%的增速领跑;而泉州成为今年一季度万亿GDP城市中唯一经济负增长的城市。
(相关资料图)
多城排位“生变”
从经济总量来看,今年一季度,上海是全国唯一GDP超过万亿元的城市,为10536.22亿元;北京紧随其后,一季度GDP总量为9947.7亿元,距离过万亿仅一步之遥;排名第3的深圳一季度经济总量为7772.19亿元;广州、重庆已逼近7000亿元关卡,两座城市之间差距较小。此外,成都、苏州、杭州、武汉、南京也排在全国前十位置,一季度GDP总量均在4000亿元以上水平。
从一季度经济总量上可以看出,今年“拼经济”背景下全国城市竞争格局日益激烈。与过往一季度表现相比,今年不少城市在排名上出现变化。
五强席位依然稳固,而成都时隔两年终于反超苏州,重回到全国一季度经济总量第6名的位置。2023年,成都和苏州分别实现GDP总量5266.82亿元和5186.64亿元,两者之间差距不到百亿。
苏州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远不及成都,主要缘于工业和外贸两方面的失速。作为工业大市的苏州,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2.7个百分点。从重点产业来看,苏州四大产业创新集群中,电子信息产业、先进材料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均出现了产值下滑。这同时影响了苏州一季度的外贸进出口情况,苏州出口品类以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纺织品、汽车零配件等为主,工业产品占很大比重,今年一季度,苏州进出口总额出现21.6%较大幅度的下降。
而成都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9%;重点先进制造业产业增加值稳步上涨,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长8.0%,医药健康产业增长7.9%,新型材料产业增长7.3%。除工业外,成都服务业亦表现出色,一季度,成都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在万亿GDP城市中排在前列。
但在固定资产投资上苏州一季度胜过了成都,实现4.2%的增速,成都在这一项指标上则出现了负增长。尤其在工业投资上,苏州一季度同比上涨12.9%,由此可见苏州今年在工业领域仍有冲劲。事实上,苏州规上工业增加值降幅在3月单月已经出现明显收窄,工业景气度正在回暖,有望在二季度实现逆势上扬。
万亿GDP城市一季报中另一值得关注的排名变化是,武汉时隔三年反超南京,位居全国第9位。今年一季度,武汉和南京GDP总量分别为4317.69亿元和4230.24亿元,其中,武汉是首次在一季度迈上4000亿元台阶。2020年,武汉一季度GDP同比大跌40.5%。随后三年时间武汉奋起直追,从2022年全年以及今年一季度的表现来看,武汉正在逐步回归全国经济版图中应有的位置。
一季度,宁波也出现进位,赶超了天津,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01.8亿元,距离其提出的“2025年GDP总量破2万亿,进入全国前10名”的目标更近一步。在工业领域,宁波略胜一筹,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天津为3.1%。作为“隐形冠军之城”的宁波近年来强势崛起,从专精特新、新兴产业等领域切入,形成一套独特打法。宁波颇为重视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这在一季度数据中也有所体现。今年一季度,宁波民营企业增加值739.4亿元,增长7.2%。在投资领域,宁波的优势更为明显,一季度宁波固定资产投资实现9.2%的增速,而天津则出现了负增长。分产业来看,宁波第二产业投资增长最突出,同比增长10.3%。
除上述城市外,另有部分城市亦出现了排名上的变化。例如,西安相比2022年一季度排名连进2位,而泉州则倒退2位。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认为,从一季度万亿GDP城市格局和排名中能够看出,各地发力拼经济下,全国经济排位赛正在日益激烈。但目前来看,出现排名变化的城市之间差距并不大,大部分相差不过百亿,且南京、天津等部分被反超的城市一季度经济增速表现甚至更好,排名进位的城市能否在全年守住领先优势还未能下定论。
西安领跑,泉州“失速”
经济增速方面,共有12座万亿GDP城市跑赢全国4.5%的平均线,包括西安、深圳、郑州、天津、成都、南京、无锡、济南、青岛、合肥、重庆、杭州。
西安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6%,在万亿GDP城市中实现领跑,也是24座城市中唯一增速超过7%的城市。从工业、投资、消费几个重要增长领域来看,西安均提交出亮眼的成绩单。今年一季度,西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1.6%,排在万亿俱乐部城市前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10.1%。
西安工业经济的增势强劲。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已经是连续9个月保持在两位数增长水平。近年来,西安逐步将科创优势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一季度,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和生物医药6大支柱产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1.1%,同比增长19.8%。尤其在汽车产业上,西安继续延续去年的高光时刻,汽车制造业总产值增长37.5%,同时,汽车产量同比增长41.9%,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62.8%。
从投资领域来看,一季度西安第一产业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第三产业小幅度增长,工业对于投资的拉动作用最大,实现22.2%的增幅,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4.2%,由此可见西安工业、制造业仍具有充足后劲。
与西安类似,深圳一季度亦在汽车产业上“高歌猛进”,受益于龙头比亚迪的拉动,深圳一季度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8%,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27.6%,成为深圳一季度经济运行中的最大亮点,重点产业的增势良好拉动深圳一季度规上工业增长4.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深圳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外贸进出口总额均在稳步提升。这些因素使得深圳在高基数下依然取得了较高的经济增速,一季度,深圳GDP增速为6.5%,在万亿GDP城市中仅次于西安,居第2位,在全国十强城市中深圳处在最高增长水平。
福建的两座万亿GDP城市福州和泉州一季度出现失速,增速在24座万亿GDP城市中排在末尾两位。一季度,福州GDP总量为2565.07亿元,同比增长1.7%;而泉州经济总量为2543.02亿元,同比下跌1.8个百分点,是万亿GDP城市中唯一出现负增长的城市。
与西安恰恰相反,泉州和福州的经济失速,主要缘于工业出现明显降幅。今年一季度,泉州和福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下降10.4和8.8个百分点。就泉州而言,工业的负增长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泉州以工业为重,工业、制造业占其GDP比重较大,过往以制造业和轻工业闻名的泉州在全国工业排名上的表现一直好过经济排名。
从具体产业来看,泉州在近年形成了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建材家居、食品饮料、工艺制品、纸业印刷、电子信息等九大千亿产业集群,占据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九成以上。据泉州公布的1-2月数据,纺织服装、建材家居、机械装备、健康食品等产业增加值均出现了负增长,这无疑是对泉州工业的沉重打击。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支柱产业表现不佳导致了泉州工业的失速,但从另一角度来看,泉州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基本属于传统制造业,在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下,泉州工业的优势正在逐步丧失,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只有在后续加强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投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泉州才有可能在新一轮的工业竞争和经济格局中占据优势。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关键词: